区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区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全文完整)

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市通办”,助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城区,在“主城做优”上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

一、以“政治引领”为方向,固牢党建工作实效

(一)压实政治责任,巩固组织建设

局党组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两个维护”,党组书记扎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研究部署全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班子成员在分管领域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指导各科室具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要求;
结合制度汇编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局民主集中制、党组会议事、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要求,实现应向区委请示报告报备事项请示报告报备率100%;
制定《*区行政审批局民主集中制度》《*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会议制度》,用规章制度加强落实党组议事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制,建立良好议事决策政治生态,促进党组成员进一步积极建言献策,确保“三重一大”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高效决策得到落实;
严格开展保密培训、机要人员考试换证、国产办公设备安可替代等工作,强化保密责任意识。全年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了1次科级干部选拔任用、3次职级晋升、1次专技人员岗位竞聘、1次区内公务员竞争性选拔交流工作,公开招录了1名公务员、2名事业人员,军转安置了1名公务员,新调入1名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全年已发展3位优秀青年入党,还有2名同志已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二)筑牢思想防线,加强理论学习

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15次,专题读书班2次;
先后邀请了*作专题辅导报告;
通过瞻仰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故居陈列馆等方式不断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
在*区“学习强国”*学**台党史知识挑战赛中,我局获得*区团体一等奖,2名干部获得*区优秀选手称号。

(三)狠抓党风廉政,持续正风肃纪

扎实开展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坚持将党风廉政警示提醒、区纪委典型案例通报、反腐教育片纳入支部重点学习内容,组织集体观看聚焦政务服务领域的第68场《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回放,并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作风建设展开讨论。开展全区第二届“优化营商环境,争当服务先锋”劳动竞赛活动,不断优化作风、提升效能。整理近年来政务服务大厅负面典型案例,组织制作的首个廉政案例警示教育宣讲动漫短视频已被学习强国*学**台采用。对违规违纪的干部职工,在按区纪委监委要求开除党籍、政务开除之余,局党组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传达学习,带头检视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梳理“六项治理”工作20个问题并全部如期整改完成。就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专项自查,持之以恒做好问题整改。邀请第三方法律专家,对全局行政审批案卷开展合规性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目前已完成首次抽查。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收集全局现行制度总共58项,形成《*区行政审批局制度汇编》,补齐制度短板,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责任体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发生。制发《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试行)》,今年以来,针对发现的问题,已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批评等处理40余人次。

(四)管好意识形态,严守舆论阵地

坚决落实“六个纳入”,全面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党组会议每半年一次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并汇报情况。修订更新《*区行政审批局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对收到的5篇舆情告知函均在规定时限内调查回告,全年未出现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完成网宣文章20余篇,深化改革、助力常态化防疫、暖企便民等工作经验被主流新闻媒体报道40余次,牢牢把握舆论阵地主导权。

二、以“改革创新”为引擎,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示范带动,推进试点改革

强化事项规范管理。对照省政府发布的县乡村三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录),编制公布*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区级已发布事项总数930项子项,街道101项子项,社区45项子项,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落实《湖北省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实时公布工作机制,依托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加强事项共性要素和个性要素分类管理,推进提升各类要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上认领发布区级事项1631个、街道事项2968个、社区事项4865个(均为业务办理项)。

持续开展对标优化行动。在2020年对标优化基础上,按照全市分工,今年*区负责梳理11项办事企业群众高度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宣传部(新闻出版局)3项、统战部3项、编办1项、民宗局4项,持续对标先进城市,从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全面排查,分步系统重构、整体优化部门内部审批流程,推进形成并实施最优办理标准。目前已完成全部52个业务办理项的对标优化,并配合市直部门完成定标发文,优化后平均需提交申请材料5.6份,材料总数比去年再减少44份,再缩减16%;
平均办理时限2.12天,时限总数比去年再减少14天,再缩减13%;
平均办理环节4.4个,环节总数比去年再减少30个,再缩减12%,全部业务办理项实现“一次办”。其中,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变更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登记审批的申请材料数达到全国最优水平。按照全市对标优化“三更新三到位”要求,完成全市242个事项(大项)对标优化成果复制推广。

大力推进“一事联办”。突出营商环境和民生热点,将多个政务服务事项集成为以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按照“一套工作机制、一份定标文件、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个综合窗口”要求,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系统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按照全市分工,我区承办的“我要开电影院”(省级新增地方试点)、“我要开印刷厂”、“我要开文具店”(市统筹推进的涉企商事领域)3个主题实现“一事联办”,已配合市新闻出版局完成全市定标发文,制作全套申请表单、办事指南、示范文本,改革后“开办电影院”减跑动100%、减时限38%、减材料52%;
“开办印刷厂”减跑动100%、减时限14%、减材料 24%;
“开办文具店” 减跑动100%、减时限50%、减材料 50%。同时持续配合全市107项“一事联办”主题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一事联办”专区的上线(试点)及在我区落地应用和复制推广工作,实现落地“可办”。*区3项特色“一事联办”主题“我要开食堂”、“我要开演出经纪机构”、“我要经营陆生三有野生动物”通过定标发文,已完成配置上线。

(二)精准施策,紧抓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全市率先将涉及企业开办的公积金、银行等部门全部纳入到企业开办专区,积极探索实现企业开办、税务、公章、公积金、社保、银行开户业务“六窗合一”。优化企业开办环节,探索企业开办事项“分时、分次”办理。升级赠送企业开办“大礼包”,在免费赠送一套公章基础上,再加赠1枚公司法人章。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业务下沉街道办理,帮助全区16条街道政务中心实现从预审到核发执照的全自主审批,打造个体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现场勘查“一事联办”的审批闭环。积极落实“简易注销”改革,简易注销公告由45天压缩至20天。除因前置审批许可保留名称预先核准外,全面落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创新推出全程电子化预审平台,在线为企业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优质帮办服务。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18449户,同比上升29.4%,超出1.5万的新增市场主体目标。

积极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施工许可(装饰工程)实行图审告知承诺制,无需再提供施工图设计审查文件,由建设单位对图纸审查文件主要内容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书面承诺即可。取消办理非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装饰装修(含改造)项目直接发包备案。依托四楼商务客厅,为市区重大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专人接待,主动服务,全程帮办。2022年我局共审批发放施工许可证78个,其中新建工程33个,装修工程45个,项目投资总金额3698900.585万元,施工合同总金额855646.4752万元,配合财政局和各街道,圆满完成建安税落户*的工作。

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承接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城通办”,目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已经和供水、供电、燃气部门完成“一体过户”系统联通。打造政银智慧服务平台,授权在汉银行可受理部分不动产登记业务,目前*区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商业银行网点已覆盖19家,共办理“不见面”登记业务369笔。

探索“跨市通办”新模式。积极承接落实省、市公布实施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全面落实……,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难题。大胆自主创新,建立跨市沟通协商机制,今年3月,与应城市农业农村局合作,以委托勘查、“多地联办”的方式,为湖北四至方实业有限公司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
今年6月,主动牵手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行政审批局,与九省14县(市、区)政务服务部门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今年8月,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行政审批局等16省46县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标准规范、相互授权、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共享。按照应归尽归原则,全区目前完成电子证照入库45万余本,覆盖21家职能部门182类证照或批文(其中今年入库30万余本,覆盖9家职能部门66类证照或批文)。深入推进电子印章应用,目前全区涉及出证的22家单位共申领电子印章31个。

深化全程网办。建立*区智慧远程勘查系统,运用互联网数据传输技术进行远程勘查为行政审批工作提供依据。今年以来,区、街、社区三级通过一体化服务平台累计办件近28万件。根据各部门国省垂及市级自建业务系统与统一受理平台对接情况,明确“一窗通办”事项清单,今年以来,统一受理平台已完成26套省垂系统对接,涉及事项1432项,累计通过省垂系统办件2.9万余件。

拓展自助办。全区130个点位已部署137台自助机,实现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全覆盖。目前可提供“全市通办”事项294项(服务事项234项、审批事项 60 项);
“跨域通办”事项86项,“跨市通办”事项66项,累计产生办件15万余件。加强全区自助终端服务区管理,定期组织第三方巡检,督促各街道落实管理责任,推进自助终端管理规范化。

强化移动办。通过手机移动端等服务渠道,持续推动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已申报7个服务事项数据上报市局统一上线。

三、以“高效协作”为目标,推动审管无缝衔接

(一)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

夯实“照单监管”基础。我区作为*市区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编制工作试点区,全力配合市职转办完成好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编制工作,会同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开展四类清单清理比对,以国家、省“互联网+监管”事项管理系统中现有事项为基础,按照“法律依据同源”的判定标准,共计梳理事项8149项,形成清单2075项,不予认领事项1392项,新增事项382项,逐一实现与国家、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的监管事项匹配对应,逐步实现“清单之外无监管”。全程参与编写省政务办监管事项标准清单,努力将*特色转化为湖北标准。

用好“互联网+监管”平台。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市“互联网+监管”工作能力支撑平台和部门自建监管执法系统,逐步推进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全链条线上留痕,实现监管全程可追溯、数据全过程可查询,2022年监管行为数据量达126478条,监管行为覆盖503项,覆盖率82.73%,“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达184项,覆盖率99%,均圆满完成指标任务。同时将“双随机、一公开”平台与“互联网+监管”平台进行对接,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逐步推进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全链条线上留痕,实现监管全程可追溯、数据全过程可查询。

(二)建章立制,下好容缺审批后进监管“先手棋”

围绕市政数局有关《全市容缺审批后跟进监管重点工作整治方案》(武职转办〔2022〕4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区司法局公布清单,形成《*区容缺审批事项审管衔接清单》,从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审批材料、容缺材料、容缺方式,到推送渠道、监管部门、监管介入时间节点、监管方式、监管结果公示,事无巨细为容缺审批后跟进监管的落地下好先手棋。

(三)专项整治,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模式。按照“快、简、优”的原则,做好进场项目电子存档、电子监控、全程录音,确保开评标公平公正公开,今年以来共为100个政府集中采购招投标项目提供场地服务保障。推行电子招标投标,实现我区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开标,在线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率100%。

全面清理投诉。拟制*区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处理文书,下发各行业主管部门执行。收集汇总我区今年招标投标投诉举报件受理办理情况,各行业监督部门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嫌违法行为线索、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涉嫌违纪行为线索的总数,并上报市公管局。

全面排查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工作,对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我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开招标投标监管的151个项目开展排查,暂未发现相关问题。对照*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下发的《涉企招标投标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组织我区12个行业监管部门开展涉企招标投标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排查工作,通过查找执法案卷、复议诉讼案件、信访新闻舆论,走访3家投标企业和3家代理机构,目前我区暂未发现《方案》所提四类问题。

落实免收“两金”。结合我区实际,会同区财政局、区建设局联合出台《关于免收政府采购工程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通知》。自2022年5月20日起,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的工程(包括工程建设项目的勘查、设计、监理、施工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材料设备等)招投标活动免收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进一步降低政府采购工程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共为48个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投标人减免投标保证金3559.74万余元;
为居住、小学等13个项目施工单位减少预留质保金共计4408.54万元,进一步降低了政府采购工程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一)主动服务,落实群众办事零跑腿

开展多样化便民服务。以“树规范、改作风、优服务”为主题,积极联动各入驻部门开展政务服务规范月活动,进一步促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开展“足不出户,乐享办证登记”专项服务活动进社区,线上线下灵活衔接,切实为社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022年累计提供无偿帮办、代办、教办和咨询等服务5万余次,开辟“绿色通道”1002次,上门服务334次,24小时政务服务呼叫中心提供咨询服务64867次。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受理”。2022年,按照“应进必进”“三个全集中”的要求,印发了《关于调整和规范入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2022年)的通知》,明确区级35个部门930项政务服务事项,除63项暂无权限或下放街道事项不集中办理外,606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261项在区税务局、区社保处、区退役军人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5个部门分厅办理。今年在区政务服务大厅新增5个常规入驻窗口、3个综合入驻窗口,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开辟老年人、残障人士、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办理专区、绿色通道。

(二)文明服务,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复审

全局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建立与各入驻窗口的双向沟通机制,畅通各窗口问题反馈、难题发声、建言献策的渠道,在如何优化窗口布局、规范办事秩序、提高群众体验感等方面集聚群体智慧。对标对表不定期抽查大厅文明创建情况,针对易发问题及时跟踪问效,必要时约谈相关包点责任人,切实做到真改实改、立行立改,有效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累计发现问题16项,整改完成16项。

(三)畅通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新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2022年3月,区政务服务大厅在全市首设4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联动公安、税务、不动产等多个部门,就群众反映的“疑难杂症”问题进行“会诊”,实现一般事项“能办即办”,复杂问题承诺1至3个工作日内回复,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频受群众点赞。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全区部署“好差评”设备579台,实行“一事一评”,及时调查整改“差评”件,并纳入营商环境考核,今年“好差评”累计主动评价113072件,未出现差评。从改进作风、细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强化“双评议”问题整改,今年累计扫码183件,电话信息上报156件,未产生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评价,满意率100%。按照《*市优化营商环境月度考核办法(试行)》相关要求,从审批时效、扣分因素、加分因素、调节系数四个方面着手做好电子监察工作,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必要时下达“工作提示函”或“督办单”,1-5月共督促办理出现的红牌199件。

五、以“法治惠民”为动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法治政府

2022年收到行政复议5件,全年无具体行政性行为被市级行政复议机关撤销;
行政诉讼开庭9次,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其中正职出庭应诉4次,满足正职出庭应诉率要求,且全年无败诉案件。自觉接受办事企业和群众监督,行政许可结果公示率100%,最大程度保障知情权,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建立全区统一、系统完备、程序规范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配合上级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
与区大数据中心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完成*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修订,进一步推进*区政务公开工作系统化、规范化。2022年共办理完成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86件,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率100%。配合区司法局,对2018年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进行抽查评审,对存在的装订不规范的问题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案卷,推进严格规范依法审批。

(二)宣传教育,加强普法依法治理

开展窗口工作人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及培训教育,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等普法活动。2022年度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统一考试中,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取得了平均分99.19分的好成绩。2022年,在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各项工作后,及时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宪法宣誓制度,10月12日组织近年来新提拔重用、转正的19名干部在其他机关干部的见证下集中进行了宪法宣誓活动。抓好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及考试工作,共20人参考,通过率100%,平均分达90.7分。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一网通办”方面

“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通。已完成对接的业务系统需进一步优化,“一窗通办”虽提供了一个统一受理平台,但是由于很多数据对接尚不完善,导致窗口在收件时大量数据需要再次录入,或者需进专网查询确认,耗时较长,相比原来的办理方式延长了群众等待时间,容易引发投诉或差评,建议省市层面更大力气推动使用自建系统的部门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对统一受理平台进行深度优化后再推广使用。

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对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一要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做到有据可查,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二要尽快明确“一网通办”中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的法律效力。三要尽快开展数据流动和利用的监管立法,加大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二)“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

“跨省通办”事项标准不明。区级层面在自主推动跨域通办改革上权力非常有限,希望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尽快梳理公布“跨省通办”“跨市通办”事项清单,逐项明确通办服务模式,制定标准化工作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通办授信体系,按通办事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路线图,待省市明确方向和标准后,区级将严格贯彻落实。

问题反馈机制不畅通,缺乏业务指导。按照分工,市直部门要与承办区密切合作,对流程再造、“一事联办”的事项一次性告知书、申请表单、审批流程等统一标准、明确内容,确保在全市各区无差别受理,在全市复制推广。“一窗通办”对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技术问题,基层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通,很多问题反馈后长期未解决,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三)容缺审批后跟进监管方面

急需获得市直主管部门指导。一是市直主管部门意见不明确,导致区直主管部门对此工作没有垂直压力,在衔接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二是部分市直部门针对告知承诺工作理解与武政〔2022〕8号文有差距,在面向区直主管部门的文件中与武政〔2022〕8号文有出入,导致区直主管部门执行市主管部门文件,选择性执行武政〔2022〕8号文。

责任区划不清。根据“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实行告知承诺制后,后续监管工作中实行“审管一体”部门、“审管分离”的部门、“综合执法改革”部门的责任划分问题尚不明确。

七、2023年重点工作思路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按照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原则,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最优标准,持续开展“五减”行动,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流程重塑。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照后减证”。全面推广“一业一证”,实现“一证准营”,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坚持“放”和“管”同向发力,加强审批与监管部门的“审管联动”,依法依规推进容缺审批、容错审批、信用制审批等制度。

拓展“一事联办”事项覆盖范围。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涉企涉民高频事项,持续拓展“一事联办”事项覆盖范围。结合省市“一事联办”工作部署,落实区级层面复制推广,确保服务由“可办”向“好办”转变。

强力推进业务系统整合。积极主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努力推动实现部门自建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持续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办件信息“应汇尽汇”。

优化窗口布局,推动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动高频事项综窗办、联办事项专区办、跨域事项专窗办、特殊事项绿窗办。全面落实窗口服务首问负责制、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等制度,对不在本单位办理或暂不能办理的事项,不得直接否定,应详细了解、认真研究后告知办事群众办理路径和方法。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优化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制度及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标准,及时发现和整治窗口服务中态度不好、业务办理不及时等不良现象。强化业务指导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帮办、代办、教办服务体系,做实做优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服务,打造窗口服务“新样板”。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行政审批 区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